健康大講堂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23
4月15日-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,今年的主題是“癌癥防治早早行動”。宣傳周雖然已經過去,但是“癌癥防治早早行動”不能僅僅是口號,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,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!
一、絕經是什么?
絕經(menopause)是每個婦女生命進程中必然發(fā)生的過程,因卵巢功能的衰竭而導致的月經永久性停止,40歲以上女性末次月經后12個月未出現(xiàn)月經,排除妊娠后臨床可判定為絕經。單純子宮切除的婦女,雖然不再有月經來潮,但不屬于絕經的范疇。如果絕經后**又出血了,這就是一個危險信號!
二、什么原因會導致絕經后**出血?
臨床多見這些原因:萎縮性**炎、子宮黏膜下肌瘤或息肉、子宮內膜癌、內生型子宮頸癌、子宮肉瘤及輸卵管癌等。
在我國,子宮內膜癌的發(fā)病率僅次于宮頸癌,已經成為第二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,約占全部婦科惡性腫瘤的20%~30%。在一些經濟較為發(fā)達的城市,子宮內膜癌發(fā)病率已經躍升至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。而子宮內膜癌70%~75%的患者為絕經后女性,平均發(fā)病年齡約55歲。
近20年間,子宮內膜癌的發(fā)病率在持續(xù)上升并且呈年輕化的趨勢。
三、什么是子宮內膜癌?
子宮內膜癌是發(fā)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,又稱子宮體癌。
四、子宮內膜癌多見哪些誘發(fā)因素?
1、生殖內分泌失調性疾病:如無排卵性月經異常、無排卵性不孕、多囊卵巢綜合征等。
2、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:這三個因素常與子宮內膜癌發(fā)病相關,又被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(lián)征。
3、初潮早與絕經晚:晚絕經的女性,在來月經的最后幾年多為無排卵性月經,故而缺乏孕激素的拮抗,雌激素的**時間被延長。
4、不孕不育:每次妊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(fā)病風險。
5、卵巢腫瘤:一些卵巢腫瘤,如卵巢顆粒細胞瘤、卵泡膜細胞瘤等,常產生較高水平的雌激素,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(fā)病風險。
6、外源性雌激素:單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療達5年以上,發(fā)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會增加10~30倍。
7、其他:約有20%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,飲酒、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,長期服用三苯氧胺可增加發(fā)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等。
五、子宮內膜癌有哪些臨床表現(xiàn)?
主要表現(xiàn)為異常**流血,早期階段**異常出血量一般不多,有些患者還會出現(xiàn)**異常排液,排出惡臭膿血樣液體,下腹部隱痛;晚期患者還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腫塊,合并積膿者可有明顯觸痛。
六、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和治療?
1、影像學檢查:超聲、CT、磁共振等特異性改變;
2、診斷性刮宮:是最常用而有價值的診斷方法,常行分段診刮,組織學檢查是子宮內膜癌的確診依據。
3、宮腔鏡檢查: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內有無癌灶存在,癌灶大小及部位,直視下活檢,對局灶型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和評估宮頸是否受侵更為準確。
4、其他:子宮內膜微量組織或細胞學檢查、血清CA125測定(可作為療效觀察的指標)。
5、治療方式:手術治療為首選治療,還有放療、化療、孕激素治療等方式。
七、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?
1、重視絕經后婦女**流血和絕經過渡期婦女月經紊亂的診治;
2、正確掌握雌激素應用指征及方法;
3、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,如肥胖、不育、絕經延遲、長期應用雌激素及他莫芬等,應密切隨訪或監(jiān)測;
4、加強對某些特殊疾病婦女的監(jiān)測。
“如出現(xiàn)異常**流血,尤其是絕經后的**流血,不論出血量多少,出血時間長短,均應及時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就診,做到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、早治療!”撫河院區(qū)婦產科主任蔣冰提醒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患者,多囊卵巢綜合征、不孕、絕經延遲者,長期用雌激素或有雌激素增高病史者,有乳腺癌、子宮內膜癌家族病史者,這些都是子宮內膜癌高危人群,更應重視。
專家推薦
蔣冰,主任醫(yī)師/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江西圍產學會常委,江西省中西結合婦產學會常委,江西省婦產學會委員,南昌市婦產學會副主委。擅長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,婦科微創(chuàng)手術和子宮腫瘤微波消融術,首創(chuàng)截石位上頂固定式剖宮產術式,在預防子宮切口撕裂,產后大出血方面成效顯著。
專家門診:周一(撫河院區(qū))